查看原文
其他

参与抗美援朝反细菌战,他的一生“隐秘又伟大”

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,中国之声推出特别报道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由战场上的十名战斗英雄讲述他们的铁血人生和家国情怀。



张振合,1929年生于河北省定县,16岁参加八路军,加入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(华北三纵队),抗美援朝时期,作为第63军防疫队班长,参与前线的反细菌战。

               

 曾经的少年 


1951年,63军防疫队刚成立的时候,张振合作为第一期昆虫培训班的学员,任63军防疫队班长时的拍照留念。

 

鲜为人知的反细菌战


志愿军一期昆虫培训班毕业留影

 

1951年2月17日深夜,22岁的张振合与63军47000多名志愿军将士一起从丹东清城桥进入朝鲜前线。16岁便参军入伍,历经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的张振合一路上想像着各种即将开始的战斗,但没想到,来到朝鲜后的第一个任务却是进入培训班学习反细菌战


张振合:志愿军后勤部组织咱们国家的专家(培训)反细菌战,一个军抽了一个人,63军抽的我,在总后学习反细菌战。除了讲课就扑苍蝇扑蚊子,哪些蚊子是怎么回事,哪个苍蝇是怎么回事给我们讲了讲。


根据当时情报,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受挫的美军计划用细菌战来谋取战争的主动权,志愿军后勤部便在朝鲜战场上办起了昆虫培训班,展开反细菌战的准备。张振合作为63军唯一抽调的有文化的战士,参加了第一批昆虫训练班,随后他便成为63军防疫队班长。


志愿军六十三军后勤部防疫队

 

就在培训班结束后没多久,果然在朝鲜阵地上发现了美军投放的昆虫弹。朝鲜电台突然广播说,在平壤北部发现了美国的一枚细菌弹,里面装满了带病菌的苍蝇,187 师也送来通报说,在驻地发现敌人投下的昆虫细菌弹,要求军防疫队派人前去,张振合立刻前去处理问题。


张振合:美国扔的,是像汽油桶似的那个东西,那里头装着苍蝇、蚊子,他扔在雪地里了,苍蝇蚊子都不会飞了。我们防疫队就去了带着药,一喷喷死了。


随后,张振合便带着昆虫样本连夜前往位于总后勤部的检验室检验


张振合:我在车上走了一夜, 那时候半里路一里路都有放哨的。飞机专门炸汽车,山上炮弹一个劲打,赶到飞机没有汽油了,隔20分钟,汽车(顺利)通过这十字路口,到金矿的后边山上那是总后,赶到那里天亮了。我一看我那车上三四块炮弹片子,黑夜走的时候没害怕,但一看见有点害怕。


经过检测,发现昆虫都带有病毒和病菌,但当时朝鲜天寒地冻的天气帮了志愿军大忙,让昆虫根本无法生存。第五次战役爆发前,像这样的检测时有发生,幸运的是大多时候都是虚惊一场,张振合的防疫工作随着第五次战役正式爆发便告一段落。


没有63军完不成的任务


1951年4月22日,就在联军新任总司令李奇微上任仅11天后,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响了第五次战役。张振合所在的第63军作为第19兵团的主力部队,要以最快速地穿插到汉城以东地域。飞渡临津江时,面对敌军暴风骤雨版的枪弹炮弹,众多志愿军战士都倒在了江中,张振合记得,当时半个江水都染成了红色。


张振合:(敌人)200门炮,飞机炸弹,过江的这二里路,我们看的时候有一人深,当兵的背着背包都牺牲在河里头,上边还有点水,那时候我们掉泪了。


63军就像一把尖刀,冲破临津江的江水后,顺着撕开的防线向里冲,先是击溃了土耳其旅,接着打垮了菲律宾营,继而对英29旅展开了包围之势。


张振合:英国29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模范军队,在一个山上把它都消灭了,就剩下了一个连逃跑了。


张振合口中的模范军队就是格罗斯特营,他们是英军中的功勋部队,被特许在军帽上佩戴两颗帽徽。然而,就是这支1000多人的英国功勋部队在与63军一夜的战斗后,只逃出了39人,营长卡恩被俘虏。天一亮,张振合便开始与战友们漫山遍野地抓俘虏。


张振合:我们到山上查去了,俘虏到处都是。战士们用的被子,降落伞他钻到里头去,山上遍地都扔的是罐头。


之后的铁原阻击战打得异常惨烈, 63军官兵只好以血肉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搏斗


张振合:美国是死战术,先飞机炸一下,炮炸一下,后边是坦克,然后是步兵,白天他这么打,咱们是灵活战术,黑夜打。


铁原阻击战结束后,63军的官兵们从前线撤了下来,彭德怀亲自去看望了他们,刚说出“祖国感谢你们”的时候,在场所有官兵都哭了出来。1951年6月10日,美军再也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伤亡,李奇微下令在当天转入全线防御,第五次战役至此结束。


1953年7月27日,历时两年的停战谈判终于达成协议,张振合与63军作为第一批回国的将士踏上回国的道路,然而这支英雄的部队却是悄悄地去,秘密地回


张振合:我们第一批回国的时候,坐着汽车,汽车上边放的一麻袋苹果和吃的东西,还不能暴露目标,美国再反扑就麻烦了。回国都是公开的,专门走偏僻地方,把棒子带着土搬家,汽车能过去,回来再种上棒子。过河了把船绑一块,汽车能过去,我们是这么过来的。


张振合老人和他的军功章

 


再次“隐蔽” 深藏15年


张振合珍藏的核试验历史照片

 

从朝鲜战场回到祖国的十年间,张振合一直在邢台187师炮兵团工作,直到十年后,他再次投入到祖国最前沿、最隐秘的“战线”当中,他被告知不许回家带衣物,不许写信,不许打电话,坐上三天三夜的火车,来到新疆一个叫“大河沿”的小火车站,又坐了一天汽车,终于到达目的地马兰——中国核试验基地。这一待就是15年。


张振合: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我从地下掩体走出来时,东边巨大的蘑菇云已经起来了很高很高。


张振合一生参加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重大的国防建设,对此,他深感无上的荣耀,但他平时最常想起的,还是当年和他一起参军入伍的同村的那十几个年轻人,想起他们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。张振合说,看到最后胜利的,只有我自己,我要再多活一些年,要替他们多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
 

记者的话


图为记者摄


92周岁的张振合老人家住二楼,初见老人时,他上下楼根本不需要拄拐棍。腿脚利索、声音洪亮、面色红润就是这位耄耋老人给我的“第一印象”。老人说,高小没毕业的这点“墨水”让他入伍第一天就被选去做了卫生兵,也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军旅之路。也许因为看多了生死,现如今他积极乐观、豁达淡然。

他的大儿子告诉我,现在,父亲一有空还会到院里为病人看病开方子,可对于过去的经历却很少对子女讲起,对外人更是不会主动提及。一声“张大夫”的背后,隐藏了多少战场上的荣光,如今人们看到的依旧是一身白大褂,92岁高龄仍在救死扶伤的背影。

 

张振合的历史告白




张振合:当年和我一起出去当兵的战友们都没有消息了,我们小的时候为祖国扛起枪,上了战场,挨过冻、负过伤,见过流血牺牲。我这一生都在为祖国而战,只要祖国需要我,人民需要我,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。


来源: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(ID:zgzs001)

总监制:高岩

策划:武俊山 李谦

记者:周尧 孟晓光 王志达

播讲:成亚

制作:单丹丹

新媒体编辑:王元巾

 

图片若无特别说明,均为受访人提供



往期回顾:


28岁的他,一路唱着歌奔赴朝鲜战场

她们是电影《上甘岭》卫生员的原型,背后故事令人泪目

两次赴朝,在朝鲜他说最爱听这首歌→

提起当年送上战场的那匹马儿,他泣不成声

从学会开飞机到打落敌机,他只用了2年

听完广播里这篇通讯,18岁的他做了一个决定

这张毛主席的签名页,被他珍藏多年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